科技动态

首页 > 科技动态 > 详情页
上海高研院在二氧化碳电合成多碳产物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
时间:2025-04-15 来源:
【字号:

电催化CO2还原反应(CO2RR)被视为实现高质量“碳循环”的关键路径。其中,将CO2高效转化为含两个碳原子以上(C2+)的高附加值化学品(如C2H4、C2H5OH等)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,展现出巨大的可持续“碳循环”潜力。然而,现有Cu基催化剂仍面临两大难题:高电流密度下传质受限导致活性下降;催化层电解液“水淹效应”导致活性位点稳定性骤降。如何突破活性与传质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瓶颈。

基于此,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杨辉研究员团队等合成了一种分级多孔Cu超粒子(Cu supraparticles,SP-Cu2O)结构,同时解决了产率低、传质慢以及稳定性差三大难题。团队通过可控CuH演化,制备了由8.5 nm Cu纳米颗粒自组装形成SP-Cu2O超粒子。该结构表面丰富晶界高效提升了C2+选择性,同时独特的介孔-大孔贯通网络不仅加速传质,其本征疏水特性有效防止了催化层被电解液渗透。重要地,该催化体系在3.2 A cm-2工业级电流密度下展现出优异性能,C2+法拉第效率高达74.9%,远优于传统Cu纳米颗粒(1.21 A cm-2,55.4%)。同时可以在1.0 A cm-2下稳定运行超100小时,能量转换效率达30.0%,克服了高电流密度下性能快速失活瓶颈。先进原位表征与DFT理论计算表明,结构中丰富晶界位点促进了CO2活化、CO吸附和CO*-CHO*耦合,高效提升了C2+产物选择性。该研究不仅为高性能CO2电还原催化剂设计提供了新方向,也为可再生能源存储与化工原料绿色合成提供新思路。研究成果以“Cu supraparticles with enhanced mass transfer and abundant C-C coupling sites achieving ampere-level CO2-to-C2+ electrosynthesis”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。

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。

文章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467-025-58755-w